”并发性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就广义而言,无论全身还是眼局部病变所引起的白内障都属于并发性白内障的范畴;狭义的则仅指与眼局部病变有直接关系的类型。下面侧重探讨与眼局部病变有关的并发性白内障。
由于眼局部病变可以导致晶状体周围眼内液的异常,如毒素的积聚,PH的改变,纤维素性或炎性渗出物等,逐渐地导致晶状体新陈代谢障碍,从而形成并发性白内障,临床资料表明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严重”角膜炎”:严重的”角膜溃疡”或角膜炎,角膜穿孔时,晶状体与”角膜病”变接触,可引发前极性或锥形白内障。
2、”青光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作后,在晶状体前囊下可查见点状混浊,沿晶状体缝向周围扩散,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有的如同石灰浆溅在地面上一样,医学上称之为“青光眼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混浊可稍变浊或静止不变。
3、”虹膜睫状体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或亚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容易引起白内障,常在炎症发生数年后出现,进展很慢。根据虹膜睫状体炎的病情,混浊可以稳定在某一水平或逐渐发展,典型的”晶状体混浊”多位于囊下视轴区,混浊由细点或空泡组成,有时也有”钙化点”或结晶。有虹膜后粘连或新生血管附着在晶体囊上,混浊的进展方向多沿晶状体缝扩散,逐渐向深处进展,终至形成致密的白色珠母状混浊。
4、慢性脉络膜炎或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早期发生在后囊下,呈颗粒状,有彩色反光,混浊与周围皮质界限不清楚,有时呈典型的菊花瓣状,进展很慢。